新沂市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章程
第一章 总 则
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我校名优骨干教师的凝聚、辐射、引领作用,推动名师队伍建设,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,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,特组建新沂市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。
第二条 共同体的宗旨:本着“平等、互助、共享、提升”的原则,围绕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”的目标,通过交流、合作和分享,以学习、实践求发展,以研究、引领促发展,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,建设富有内涵的学校教科研文化。
第三条 共同体的任务:
1.以团队研磨为主要方式,通过多方位、多层改的学习研究活动,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,逐步缩小成员之间的差距,均衡发展、共同提高。
2通过互促共进的学习交流活助。解决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疑难问题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3.通过共同体的建设,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,逐步形成富有内涵和特色的校本教研文化。
第二章 红织机构及保障
第四条 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,分管教师发展的校级领导为副组长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。
第五条 学校教科室负责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组建、管理和考核。
第六条 分学科设置教师教师发展共同体小组,每个小组由6-10人组成,含组长1名,新沂市级以上名优教师4-6人,未获骨干称号教师1-3人。组长负责推动安排学习研磨等事务。
第七条 学校提供具有完善设施的学习场所,并为学习资料、学习活动、评比奖励等提供经费保障及必要服务。
第八条 学校每年安排一次集体或部分成员外出学习,时间为3天左右。
第三章 共同体职责及义务
第九条 共同体成员遵守发展共同体章程,维护发展共同体的形象和利益,不发表有损发展共同体声誉的言论。有义务对发展共同体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第十条 积极参加发展共同体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研修、读书学习等活动,不无故缺席。乐意承担并完成发展共同体委托的任务,积极承担学校的对外交流、考核评比等任务。
第十一条 每人每学期至少上1节学科内研讨课,小组成员全程参与集体备课、听课及评课。组员承担公开课任务或参加各级优质课评比时,组内成员必须全程予以协助。
第十二条 每位成员要积极参加课题的申报、研究任务。积极开展理论学习,积极参与各级课题、论文、案例、教学设计等评比。其中校级论文和案例评比参与率为100%。
第十三条 小组内成员有义务为其他成员参与评比、课题研究、公开课、讲座、撰写论文等提供帮助;有义务为其他成员提供各种学习及教学资源。
第十四 条 共同体成员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学校组织的外出培训、听课学习、经验交流、评优评先等机会。
第四章 管理考核
第十五条 在校长室指导下,由教科室制定《新沂市高级中学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考核细则》。
第十六条 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,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相结合,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。对考核优秀的成员进行表彰奖励。
第五章 附则
第十七条 本章程经教师发展共同体集体会议讨论通过后,经校长室批准,自批准之日起执行。
第十八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新沂市高级中学教科室,每年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。
2018年9月15日
新沂市高级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
2018-2019-1学期工作方案
一、指导思想: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“互帮互学、互惠互利、资源共享、共同发展”为目标,以“推进课程改革,打造高效课堂”为导向,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,开展我校互助合作教学研究工作,促进教师专业发展,提高我校教学质量。
二、工作日标:
1.加强学习,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。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,提高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,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;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,继续推进青年教师阅读活动,通过细化、激励,使活动落到实处,产生良好效果。
2.加强研课磨课活动,锻炼技艺提升专业素质;通过课堂教学研磨、同课异构等形式,锻炼、提升青年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,努力构建民主、和谐、开放、富有活力的课堂,提高学生自主、合作、探究、拓展、延伸的学习能力,逐渐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。
3.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,以科研引领教育教学工作。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,使青年教师快速向科研型、专家型教师转变。
4.以课堂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。以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备课方式的转变,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,逐步实现课堂效率高、学习效益高、教学质量高的课堂目标。
三、工作计划与指施:
1.建立成员业务档案,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和总结
共同体成员均要建立“个人发展档案”,对专业发展的基础进行分析,明确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薄弱环节,提出自己专业发展的五年规划,分年度撰写《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书》。年末做好业务总结,针对自己的年度《规划书》,结合自我1-3年的目标愿景、对照名优教师的标准,从不同的层面来全面总结自己己经取得的规绩,以及自己的定位目标的差距。
(1) 合格教师;教坛新秀
(2) (县、市)级青年优秀骨干教师;
(3) (县、市)级学科带头人;
(4) (县、市)青年名师;
(5) (县、市)名师。
从以下几方面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:
(1)师德修养;
(2)学识水平;
(3)管理水平;
(4)教学能力;
(5)教科研能力。
2.落实阶段课堂研磨,同伴互助提升
共同体成员要在学科组长带动下,围绕学讲高效课堂的建设,开展好课堂教学诊断活动。成员要走进课堂,相互听课,上课人要积极听取同伴对自己的分析和意见,做好自我剖析,明确自己的教学优势,看清自己教学中的不足,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。制定出改进的措施、方法,再进行行为跟进,尽快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,逐步达到“自然、有机、水到渠成”的水平。
(1)每周上交一次教学反思:全面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,及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探完、课堂展示、师生互动等环节中的可圈、可改之处,逐步提升课堂安全提炼的水平和教学改革的创新意识,在此基础上积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索材。
(2)每月参加一次教学设计评比。
3.开展好读书活动,促进思维的交流
学校将采用指定书目和个人自选书日相结合的方法,细化读书要求,共同体成员每月读一本好书,撰写读书心得。每月上交一个读书心得,每月检查一次读书笔记,每双月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、经验交流会。
4.建立学习机制,营造学习氛围
学校将聘请各科专家到校讲座、授课,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与专家、名师交流学习的机会。不断地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传达给共同体的成员,优先选派共同体成员参加国家、省、大市等高端教育教学研讨活动,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动态。共同体成员回校后要为校内教师进行微讲座,分享学习心得,把先进的教育理念、教学方法带给其他教师,同时达到进步提升自己的效果。
5.搭建成长平台,展示教师风采
共同体将与教务处一起每月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汇报课。以赛促练,快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。同时,每学期开展一次深度学讲课堂教学竞赛(包括基本功大赛),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,对优胜者给予奖励。
6.建立考核评价制度,促进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
学校将每学年组织考核小组对共同体成员进行发展性评价,对成员参与教研学习、校内各类评比、公开课情况、课题研究开展、教育教学业绩等进行发展性评价。评价机制将充分体现其导向性和激励性。每学期举行一次总结、交流、评比大会,对优秀成员进行奖励。
责任编辑: